一.姓氏介绍:
秦姓,中华姓氏。秦姓最早源于姬姓,周武王封其弟周公于鲁,周公之子伯禽裔孙食采于秦邑,子孙以邑名为氏。又周孝王封伯益后裔非子于秦亭,建立秦国,国亡,支庶以秦为氏。 先秦时期,秦姓主要活动于河南、陕西、山东、四川、湖北、河北地区。秦汉时期是秦姓向各地迁移的重要阶段,西汉初,刘邦迂山东秦姓充实关中,同时由山东向南移民江苏,开始进入东南地区。三国两晋时,秦姓在四川、中原地区继续发展,在湖南、江西已有分布。宋元明时,秦姓迁入了广西、贵州、福建等地。
秦姓为全国第七十四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6%。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广西、河北、四川、山西五省区,大约占全国秦姓总人口的47%。其次分布于重庆、江苏、湖北、安徽,四省的秦姓又集中了22%。 海外秦姓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欧美一些国家。亚洲还有日本秦氏,日本首相就有姓秦的最后改为日本姓氏。
二.姓氏来源:
源流一:源自嬴姓。周孝王分封伯益的后裔非子于秦亭,建立秦国,传至子婴降汉,国亡,支庶以秦为氏。
源流二:源自姬姓。周文王后代鲁国侯伯禽裔孙的封地秦邑,属于以居邑名为氏。周武王时,其弟周公旦被封鲁(今山东曲阜)称鲁公。鲁公后因辅佐周王留在了周都,儿子伯禽接封鲁国,其裔孙中有一支食邑于秦。其后人有以邑为姓者,称秦氏,郡望在太原郡。多数的史籍记载认为伯禽的后裔所开启的秦姓为秦姓正宗。如鲁国的秦非、燕国的秦开、鲁国的秦商,均为鲁国秦氏后裔。这便是河南或山东秦氏之源。按鲁有秦堇父,其子秦丕兹,拜孔子为师。秦周、秦遗,盖秦子之族。又,秦巡之妻秦姬为季公鸟季氏,鲁公族之妹,依当时同姓不婚之礼考之,而鲁为周礼所在之国,则秦氏非姬姓,于鲁为异姓大夫。
源流三:源自姚姓。出自舜帝七友之一的秦不虚,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舜,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舜帝有七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史称“帝舜七友”,分别是:秦不虚、东不訾、雄陶、方回、续牙、伯阳、灵甫。上古帝舜执政时期便已有秦氏一族。但因秦不虚之后无世系资料可考,所以,唐、宋时期的谱牒学家对秦氏的起源又有以国为氏和邑为氏之说。
三.点睛起名参考:
1. 秦江月:施润章《江月》——十月晴江月,微风夜未寒。
2. 秦琼枝: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3. 秦澹然:温庭筠《利州南渡》——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4. 秦知惠:戴圣 《礼记 · 祭统》——是故上有大泽,则民夫人待于下流,知惠之必将至也,由馂见之矣。
5. 秦希然:老子《道德经》——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
6. 秦嘉树:刘禹锡《早夏郡中书事》——华堂对嘉树,帘庑含晓清。
7. 秦泽帆:苏轼《次韵沈长官三首》——风来震泽帆初饱,雨入松江水渐肥。
8. 秦宇正:吴潜《水调歌头》——忽然天宇轩豁,杲日正当空。
9. 秦文乐:宋之问《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
10.秦秋潭:李贺《神弦曲》——古壁彩虯金贴尾,雨工骑入秋潭水。
11.秦葳蕤: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12.秦黛烟:黄景仁《感旧》——从此音尘各悄然,青山如黛草如烟。
13.秦素馨:杨泽明《浣溪沙》——素馨与茉莉,玉色俱相仍。
14.秦弘毅:《论语·泰伯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5.秦裕民:《荀子·富国》——足国之道,节用裕民。
16.秦敏学:《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7.秦玉珂:杜甫《春宿左省》——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18.秦庭辉:《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辉。
19.秦渊沉:谢灵运《登池上楼》——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20.秦薇柔:《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yanjun.com/17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