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脂腺痣是由皮脂腺构成的一种错构瘤,又称器官样痣。皮脂腺痣较为常见,多于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病,好发于头面部或颈部,尤其见于头皮。
一.为什么会出现皮脂腺痣?
皮脂腺痣是不同程度的毛囊、皮脂腺和大汗腺的畸形,并不是皮脂腺的增生。原因不清楚,有研究认为可能与PTCH基因缺失有关。
二.临床表现
多于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病,好发于头面部或颈部,尤其见于头皮。多数为单发。头皮损害表面无毛发生长。在儿童期,表现为一局限性表面无毛的斑块,稍隆起,表面光滑,有蜡样光泽,淡黄色。至青春期损害增厚扩大,表面呈乳头瘤样隆起。老年患者皮损多呈疣状,质地坚实,并可呈棕褐色。少数病人在本病的基础上可发生附件肿瘤,如汗腺肿瘤,甚至可发生转移。伴发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异常,称为皮脂腺痣综合征,后者是表皮痣综合征的一个亚型。
少数可发生在外生殖器,如包皮、阴囊、小阴唇等处。损害为淡黄色或黄褐色斑丘疹或斑块,表面光滑,有蜡样光泽,无毛发,境界清楚,无自觉症状。一般呈片状,少数可带状或线状排列,在青春期生长相对较快,面积增大,隆起呈疣状、分叶状或结节状,表面往往有扩大的皮脂腺开口,在青春期以后基本停止发展。
三.病理
可有表皮、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的异常
表皮表现为棘皮瘤样或乳头瘤样增生,表面角化过度。有时可见局灶的富于糖原的淡染细胞,提示外毛根鞘分化,而像毛鞘瘤;
皮脂腺的改变可以多样,增多,减少,甚至缺乏。
可以合并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毛母细胞瘤、毛鞘瘤、皮脂腺瘤等良性病变,也可伴发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皮脂腺癌小汗腺汗孔癌和毛鞘癌等恶性肿瘤。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发病年龄,皮疹好发部位及表现诊断不难,如组织学上发现皮脂腺组织增多,或伴有表皮、真皮或表皮附属器的发育异常,则可确诊。
通常需要根据发病年龄、皮疹好发部位及临床表现来诊断,临床中常与幼年黄色肉芽肿、幼年性黑色素瘤、疣状痣等疾病鉴别,同时老年患者应与老年性皮脂腺痣等相鉴别,难以判断时需做病理检查。
易混淆疾病如下:
1.幼年黄色肉芽肿:
婴幼儿期起病,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丘疹或结节,一个到数百个成批出现,多呈孤立性,常于1-2岁内自愈。
2.良性幼年黑素瘤:
为单个坚实丘疹、斑疹或结节,偶为多个损害,表面光滑,有或无色素、橘红、紫红、红褐或黑褐色。
3.疣状痣:
出生时或幼儿期发病,初起即为小的角化性丘疹或斑片,淡褐色或黑褐色,呈较明显的带状或线状分布。
4.老年皮脂腺痣:
又名腺瘤样皮脂腺增生,通常散状分布,半球形隆起,皮损中央常见一脐状凹陷。组织病理仅表现为成熟的皮脂腺小叶数量的增多,并无肿瘤结构。
5.肥大细胞增生病
可累及其他器官,但主要侵犯皮肤,红色或红棕色、圆形至卵圆形斑珍、丘珍和斑块,直径2~3cm,由于黑素沉着的增加,颜色逐渐变深。部分患者5-6年后症状消退,留下淡淡的色素斑。可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鉴别。
6.乳头状汗管囊腺瘤
通常表现为单发的斑块或结节,半数以上发生在头皮,也可发生于面领、肩、腋 躯干、大腿及生殖器部位。
头皮损書常见于原有皮脂腺痣基础上。皮损通常发生于初生儿或儿童早期,在青春期显著增大。其表面开始
光滑,以后隆起呈宏状。单个皮损临床变化很大,可为浸润斑块、乳头瘤大,疣状或角化性结节。
本病易误诊为皮脂腺痣,可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鉴别。
7.毛母质瘤
本病好发于青年人,该瘤生长缓慢,皮损为直径0.5-3om的结节,常发生于头面部,其次为上肢、颈 躯干及下肢。皮体呈石样硬的结节,位于真皮或皮下,很少分叶;偶呈囊性,肿瘤里可与皮肤粉连,但基底可以移动,极少破溃。
可通过组织病埋学检查鉴别。
五.治疗
尽管皮脂腺痣属于良性疾病,但存任发生惡性肿瘤的风险,并旦会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增大,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因此建议患者在青春期前治疗。
皮脂腺痣有哪些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本病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
2.手术治疗
皮脂腺痣的根治性治疗:目的是切除整层皮肤,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皮损。部位、患者对美容外观等方面的考虑,来决定是否切除。
3.其他治疗
①液氮冷冻:目的是通过低温使细胞坏死,适合比较小、表浅的皮损。但可能无法完全消除皮疹。,有留疤和复发的风险。
②二氧化碳激光:目的是利用激光使组织气化,祛除皮脂腺痣,但有复发的风险。
③电灼治疗:目的是烧除皮瘆,适用于较小皮损。 或者青春期前皮损比较浅的患者。但也有复发的风险。
本文是陈善闻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yanjun.com/9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