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是看了书的简介,心里想着新年新气象,得看一部令人充满希望和力量的作品,于是决定翻开这本书。
整体上来说,这是一本浪漫爱情喜剧,很容易阅读,故事流畅度尚可,翻译也很接地气。
只可惜事物经不起比较,若读者(也就是我)在阅读这本书的期间,同时还看了《对我而言危险的他》这样大虐大甜的偶像剧,以及正气凛然的家国情怀电影《满江红》。这样一部太过理想化的故事就无法避免地黯然失色了。
爱情故事浪漫有余,但作者显然更为志向高远,有不少笔墨表达个人成长、走出原生家庭创伤等主题。
本书的内容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条是感情线,另外一条是友情线。
最大的感情线莫过于女主明妮和男主奎因。这一对在1990年的1月1日的同一家医院出生,只相隔了一分钟。他们之间的缘分,从还未出生前就已经结下。只不过对于明妮来说,在三十年后他们相遇之前,都是一种恶缘。
抢先一步出生的奎因,不仅“偷走”了本该属于明妮的名字,赢得了能稍微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奖金,还给明妮每一年的生日都带来厄运,比如被醉汉吐一身、丢了外套和钥匙之类。
直到他们在30岁那年的跨年派对上相遇,奎因把明妮从锁住的洗手间里解救出来,这两位的人生似乎又有了交集。对,这里就是整本书的开头部分。
之后,书里后面不断用闪回的方式,挑明这两人在之前看似平行线的人生旅程中,早就有若干次的交集。以上帝视角来看,一切太过巧合,甜得不自然。再加之奎因的人设——父母离异、母亲的精神病对儿子身心的禁锢,都令我想到电视剧《以家人之名》中的凌霄。
这类角色,童年缺爱,长大不敢爱,遇到心动之人不敢承诺,这个行为就很渣男。哪里有我们大严总那般疯批又一往情深呢?(PS.这里的严总是《对我而言危险的他》里的男主严星呈)
因此,在感情线这里,我特别喜欢的是一位配角,一位教女主和男友如何和平分手的克莱夫。
克莱夫是明妮男友格雷格的舍友。
明妮在格雷格的家中,对于男友拒绝帮她搬家倍感失望的时候,忍无可忍,提出了分手。克莱夫正好撞见了这一幕。自尊受挫的格雷格负气地认为,女生单方面提出分手不算数,必须要两人都同意,才算分手。
克莱夫并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很仗义地说:“如果明妮说你们已经分手了,那你们就是分手了,我认为这不需要双方同意。”
当格雷格被进一步激怒,说出羞辱明妮的话语时(请想象一只疯狗在喊叫),克莱夫身体力行地站在明妮一旁,“一只手放在明妮的手臂上安慰她”,并且以旁观者清的理智态度,让当事人双方坐下来,好好谈谈。
克莱夫是这样说的:“不,我不会让你们这样结束的。你们都是好人——大家分手,然后继续生活,但分手并不意味着你们以后不可以像朋友一样保持联系,也不意味着要忘记曾经拥有的美好时光。”
之后,三观极正的克莱夫引导他们说出对方三个优点,并且分享一段在一起时的美好回忆,作为分手ending 。
现在看来,这个桥段充满了一种【太过轻而易举】的儿戏感。但是看的时候,会对之后明妮和格雷格渐渐放下愤怒,给一段亲密关系画下一个和平的句号,充满释怀的感慨。
这种感慨大概就是,希望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多过恶意和中伤吧。合上书,回到现实,又有多少人在亲密关系里,不自觉地选择回避不谈、恶言相向来保护自己呢?
再来说说友情线,在书里是令人感动、令人羡慕的姐妹情,girls help girls。
电影《满江红》的一篇影评有句话特别戳我——
“女人的软肋不是爱情而是姐妹情”。
这句话同样适合《明年今日》故事里的两对姐妹情。
一对是明妮的妈妈康妮和奎因的妈妈塔拉。
在产房里康妮帮助塔拉放松,调整节奏应对宫缩前期的难熬时光。困在贵妇架子里的塔拉,被身后突然爆发的响亮屁声,解放天性。
爽朗的康妮善解人意地化解尴尬:“后面还要冒出更多更糟糕的东西呢,这只是一阵小风,你这个拘禁的丫头。”
就这样两个女人歇斯底里地互相嘲笑,停不下来。
孩子生下来之后,康妮发现塔拉,不仅比她先一步生下【90年第一个宝宝】,甚至还偷了“奎因”这个原本属于明妮的名字时,康妮就陷入了把塔拉设为假想敌的状态,厌恶、仇视。两人不再联系,直到30年后,明妮和奎因相遇,借此机会两位母亲也重逢,打开了彼此的心结。
康妮对塔拉遭遇离婚、流产、精神疾病折磨的遭遇充满同情,发现原来其外表看似光鲜亮丽,实则内心脆弱不堪。康妮再一次走近塔拉,帮助塔拉走出生活的阴霾,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积极面。
另外一对就是明妮和莱拉这一对一起长大、一起创业的闺蜜。
莱拉非常了解明妮,知道明妮在成长过程中的不自信,总是希望能够帮助她找回自我价值。就像背负了一个责任,“一定要保护明妮”的责任。
这个责任让莱拉不自觉地放弃自己的理想。当莱拉的男友伊恩打算求婚的时候,才点醒明妮,她应该要离开莱拉这个“拐杖”,学会独立了。
二人友情的诸多细节和令人羡慕的程度,在莱拉的婚礼致辞上一览无遗。
“但是在我遇到伊恩之前,我必须谈谈我人生中的另一位爱人,我的第一任妻子——我的明妮。”
“明妮,十五岁时我们在夏令营相识,从此就成了最好的朋友。那天早上九点,我看到她坐在长凳上吃午餐便当里的企鹅饼干,那一刻我就知道,我们会成为朋友。”
把闺蜜比作“第一任妻子”的亲密,把第一次相遇时的细节记得清清楚楚,把“非你莫属”的坚定不移表达出来,这种姐妹情我只能说很羡慕、很羡慕、很羡慕(加粗三连)。
这种情谊只会出现在小说里、电影电视里吧?!现实中,呵呵,就不奢望了。(抱歉,小学时,说好跟我一起放学回家的女生,有一天居然跟另外一位当时我很讨厌的女生放学一起走,这个被背叛的记忆,我一直耿耿于怀。)
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呗。
写在最后
合上这本书,我脑中回想起来的都是细节的描写、情绪的刻画,那些很日常却令人感同身受的点。但是整体的爱情故事、个人成长方面,总觉得差了一点劲儿,缺少说服力,太过童话。
全书最有力量的一句话,或许是封面上的那句文案:
“人生很长,长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来。人生很短,短到你没有时间讨厌自己。”
看完全书再看这句文案,更多联想到的是自己的人生,而不是书里的故事,那么这句文案算不算成功呢?
感谢你阅读到这里。我是@疏影书影,混沌清醒之间发现书中惊喜。
说明:本文中标有水印的图片为作者原创,其他为网图,侵删。转载请先联系作者。#头条创作挑战赛##婚姻、爱情与性#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yanjun.com/9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