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吊丧和吊胃口能有联系,同一个字为什么在意思上有这么大的区别,汉字“吊”是如何演变和发展的?格物致知,格“字”升心智,通过对“吊”字的解析,我们会找到答案。
甲骨文的“吊”字(如下图),的确够绕的,乍一看这怎么都是线,跟麻花一样,其实跟麻花没关系,跟线倒是有关系。上面的形状表示的是一束丝线,下面是一个人,身上缠绕着丝线。总的来说就是身上缠绕着丝线的一个人。有的甲骨文省去了上面的丝线,但是意思没有变,那究竟是何意?
甲骨文的“吊”字,表现的场景是一个人背着射鸟的弓箭去上坟。古时候射鸟用的弓箭都是在箭上绑的有丝线,这样射中鸟之后,可以顺着丝线去找到猎物,而且射出去的箭也能回收再用。
那上坟跟射鸟有什么关系呢?古人认为,刚死去的人其实灵魂并没有死,保护好死者的肉身,死者就有可能会复活。要保护多少年呢?三年!他们会先挖一个坑,把死去的人葬进去,但是不会用土埋,而是在尸体上覆盖很多的树枝,这样是防止死者苏醒之后无法喘息。直到三年后,死者完全变成一具枯骨之后,才叫做真的死了,这个时候才正式地覆土下葬。在这三年期间,前去吊丧就要带上射鸟用的弓箭,防止飞鸟啄食死者的尸体。由此得来吊唁的“吊”。
就像《说文解字》吊的解说,吊,问终也。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从人持弓,会驱禽。
孤独地“独”的金文写法,就是犬和吊的结合,一个人带着弓箭,后面跟着一条狗,前去亲人的坟上吊唁,由此而生的无依无靠的孤独感可想而知。
金文和篆书的“吊”字,除了字形上的些许变化,意思上并没有任何变化,都是丝线缠绕身体的甲骨文原意。楷书的“吊”写作“弔”,这两个其实是同一个字,后者为前者的原型,前者是后者的俗体字。这里弓箭的含义更加的明确,而把人直接用一竖来代替。
因为“吊”字有丝线缠绕,便引申出悬挂的意思。在由悬吊又引申出许多意思,像吊胃口、吊销、上吊等等…另外出于悬吊的意思,“吊”字还借用为钱币的计量单位,1000个制钱为一吊。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yanjun.com/43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