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五行气与天干地支之说《截录于老林白衣师父的著作:从易经卦象看卜卦》
在说明六爻卦占卜法之前必须先了解五行气的相生相剋与刑冲制化,因为在断卦时,这些五行气的相生相剋与刑冲制化对于占卜时所得到卦象在运用上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是每一爻卦里都含有各自的五行气,五行气主要是金,木,水,火,土。所以可以说六爻卦占卜法基本上都是在看五行气的强弱,由此来判断所需占测是人事物所代表的六亲是否得五行气势与失掉五行气势。所有的五行气都隐含在天干与地支里。而这些“天干地支”亦简称为干支,那是源自于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据考证,可能先有天干而后才有地的十二支,最后才演绎出有60的甲子计年算法。据殷商的考古发掘,早在公元前1562 至前 1066 年的殷商时期,便已有了干支甲子。而且“十干”还被用于商王朝世系的称号,如成汤名天乙,其子叫大 丁、中丙、中壬,孙子名大甲等,考古还发现最早记载的天干地支是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下图即为甲骨文的六十甲子干支图。
这证明了天干地支记录时间的方法是商朝,在中国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年度的计算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六十个干支纪元法。后来到了五行兴盛时代,古代的人就将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配上适当的五行气,并将天干地支擬物化,这就是今天将天干地支纳入占卜与命理哲学的由来。
这里所讲的五行在天地之间都无“自性”,也就是一切的五行的世间与自然的道理就在于它没有单独存在性能的本性,也不是一个永远不变的本性。比如五行水,虽然会去剋火,灭火,但是如果有火来既济就变成水蒸气,最后结果就是一直在世间循环着,或许这是水的生命轮回。如果水落地到土里去,虽然土来剋水,但是对土而言,不但能容纳更多的水,也能接受水进入在土中,天地的这种融合是将水纳为土所用,结果水也有了归属地,不至于流失。所以不管水被五行所剋,或是去剋其它五行,水都是有无法单独存在的自性。
其他的任何五行也是一样,一切都无法自性,非空即有,非有即空,轮回不断掉也不常在。再者谈到“金为什么能生水?”其实这就先要清楚的认知五行,不能将五行很单纯的认为五行水就是一般的河流,大海或江河的水,应该是指凡是液体的五行,能流动的物质就应该可以称之为水,就是五行木一样,不能单纯的就是指树木,乔木般的大树,而小草,小树丛般的根状植物应该都可以称之为五行木,所以五行金也不能单纯的指铜铁银铝等看得见的金属相,而忽略了铜丝,银丝,甚至于还未提炼的,仍然具有极大成分的铜铁矿,也应该可以称之为金,所以五行金要进入循环的状态就必须要生成液态,这就是金能够生水。
至于解释成凿井得水或是八卦取象的天一(乾属金)生水,这就是有点穿凿附会与追风成雅的嫌疑了。所以认识五行的状态不能局限于生活上所看到的五行认知,而是必须扩大到天地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切万物。
天干的五行气:天干为十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甲属木,而且是参天大木,乙属木也是矮小乔木或是具有根茎的草木,丙属火,它是属于熊熊大火,丁属火,却是属烛火或是小火,戊属土,它是属中原土厚,大地之土,而己也属土,却是是属地方或是自己生活范围之土,庚属金,可能是属于锻炼成刚硬之金或是含金属成分大量的金属矿,辛属金,而且是属柔软细小之片金或丝金,壬属水,而且是属浩浩江河之水或海水,癸属水,而且是属涓涓细流之水或是围绕住家的小河流或池塘。
地支的五行气:地支为十二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属水,而且是滔滔不绝的大水,丑属土,而且是冬天的冻土,寅属木,而且是高大的乔木,卯属木,而且是枝柳细条的矮木,辰属土,而且是多润之土,巳属火,而且是可以燎原之火,午属火,而且是属于炽热的大火,未属土,而且是属于干燥之土,申属金,而且是细小的纯金或丝金,酉属金,而且是块状厚重的金,戌属土,而且是属于秋藏之土,亥属水,而且是涓涓细流的冬水。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yanjun.com/30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