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狗盗”为哪般?细说孟尝君入秦的那些事儿
(成语典故系列之二)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合纵连横,征伐不断。秦国越来越强大,东征西讨,不断扩张,隐隐有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之势。其他诸侯国为了抵御强秦的侵略,也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豪门权贵们竭力网罗人才。求贤纳士,广招宾客,扩充自己的势力,养“士”之风盛行。以“战国四公子”最为著名。即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楚国的春申君黄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他们都是礼贤下士,招揽各类人才,豢养有大批的门客。其中,又以孟尝君为最。号称“孟尝君养食客三千”。无论是学富五车的文士,还是重诺轻死的侠士,甚至是贩夫走卒,只要有一技之长,他都会搜罗门下,养做门客,不分贵贱,一视同仁。以至于后世将急公好义,仗义轻财“江湖救急”的人,都称之为“小孟尝”。
“鸡鸣狗盗”的故事就发生在孟尝君和他的门客身上。
一:孟尝君其人
田文(?—公元前279年)妫姓田氏,名文,战国时期齐国宗族,“战国四公子”之一。祖父是齐威王,父亲是靖郭君田婴,齐宣王田辟疆是他的叔父。因承袭其父田婴的爵位,封于薛地(今属山东滕州),所以又称薛公,号孟尝君。
孟尝君田文虽出身于豪门贵族,然而生而不幸。由于他的生身母亲是其父田婴的一个小妾,而且还是众多妾室中最没存在感的人。更为悲哀的是田文出生在五月。他的父亲迷信地认为,五月出生的孩子不吉利,长大了会克父克母。所以,田文一生下来,田婴就命令他的母亲把这个孩子扔掉,不准抚养长大。幸运的是,他的母亲爱子心切,偷偷地把这个孩子养了起来。直到田文长大成人,才通过其他的同父异母的兄弟引荐和他父亲田婴见面。刚开始,田婴很不高兴。后来,田文为人机敏豪爽,仗义疏财,深获大家的好感,田婴也逐渐地改变了对田文的印象,直至另眼相看。对他慢慢地加以培养锻炼,把家族事务交给田文打理。
在打理家族事务的时候,田文广纳门客。即使是混吃混喝的平庸之辈,他也是照样收归门下,并且一视同仁,平等相待。这样,田文好“士”的名声,不胫而走,越传越远。甚至于别的诸侯国的国君都听说了田文的贤名。有的诸侯王还派人去齐国为田文造势,请求田婴让田文做继承人。在田婴死后,田文凭借自己的“贤”名,终于在四十多个兄弟当中,脱颖而出,如愿以偿地继承了父亲田婴的爵位,获得薛邑的封地,被世人尊称为薛公,时人号其为“孟尝君”。
二:孟尝君入秦
“人怕出名猪怕壮”,孟尝君田文的“贤”名远播,引得一众诸侯王像追星的粉丝一样,纷纷派遣使臣到薛邑去请孟尝君出山来辅佐自己。其中,当属秦昭襄王最为狂热。数次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礼品,诚聘孟尝君出仕秦国。可是孟尝君却听从了他的一位高级门客苏代(就是那个佩六国相印的苏秦的弟弟)的劝阻,予以拒绝。这种欲拒还迎的态度,更加激发了秦昭襄王求贤若渴的决心。马上将自己的弟弟泾阳君作为人质,送到齐国都城临淄,交换孟尝君入秦辅政,并承诺封孟尝君做秦国的国相一职。面对秦昭襄王扑面而来的诚意,孟尝君非常感动,不顾大小门客的反对,毅然决然地率领千名门客,浩浩荡荡地驱车奔赴秦都咸阳而去。
到了秦国以后,秦昭襄王特地举行了盛大而隆重的欢迎仪式,为孟尝君一行人众接风洗尘。酒酣耳热之际,昭襄王当众宣布了聘请田文出任秦国国相的任命书。还交代有关部门为田国相建造一座府邸。孟尝君感激涕零,当即把自己珍藏多年,天下无双的一件白狐裘大衣敬献给秦昭襄王。秦昭襄王王非常高兴地接过狐裘,郑重地交给内侍,并叮嘱内侍把这件大衣,锁藏到大内藏宝库里。
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担任了秦国国相的孟尝君,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地想辅佐秦昭襄王共图王霸之业。不曾想却招来秦国老臣的嫉妒,他们在秦昭襄王面前诋毁孟尝君。他们说田文毕竟是齐国宗室,担任秦国国相时期,处理政务,处处都维护齐国的利益,不把大秦的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总之一句话,这个鼎鼎大名的孟尝君并不值得秦王的宠信。也许是相处日久,孟尝君头顶上的光环日渐黯淡;或许是秦昭襄王慢慢地觉得这个田文有点“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反正是秦昭襄王有些反悔,一怒之下,命令侍卫将孟尝君及其门客一起软禁起来,甚至是动了杀机,准备找个借口择机处死孟尝君。
孟尝君一看这架势,肠子都悔青了。秦国相印还没捂热,就遭受了无妄之灾。为了保住脑袋,大家纷纷建言献策,七嘴八舌地出着主意。一个门客打听到秦昭襄王后宫之中,有一位得宠的燕姬。简直就是那种“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专宠。于是就想走燕姬的门路,想请燕姬向秦王求情,高抬贵手,放过他们,让孟尝君一行人众能够活着回到齐国。
孟尝君从众人中挑选了几个俊秀斯文且又能言善辩的门客,跟随他一起去拜见燕姬。大家伙费尽心机,贿赂侍卫,好不容易才见到了燕姬本尊。燕姬倒是很爽快地答应了替孟尝君向秦王求情。作为交换条件,就是燕姬也想得到一件与秦王一样的白狐裘大衣。也许,她觉得穿上那件与秦王同款的情侣装白狐裘大衣,更能衬托出她婀娜多姿,曼妙轻盈的身材;又或许更能体现出她在后宫佳丽中的与众不同。总之,她是势在必得,否则,她就不给孟尝君办事儿。孟尝君听得如五雷轰顶,满嘴发苦。关键的是,那件白狐裘大衣,乃是天下无双的独一份。已经献给了昭襄王,他还能从哪里再找一件同款的白狐裘大衣,奉献给美丽的燕姬,博得美人欢欣,好为自己办事儿呢?
三:孟尝君出逃
一行人垂头丧气,失魂落魄地回到了禁所。孟尝君无计可施,只得长吁短叹。正当大家愁眉不展的时候,一个身材矮小的无名门客站出来,说他以前就是妙手空空的盗祖。他可以钻过狗洞,潜入到秦王的藏宝库,把那件白狐裘大衣偷出来。于是,大家依计而行,准备妥当以后,掩护那人偷来了白狐裘大衣。孟尝君马上就把它献给了燕姬。燕美人得到梦寐以求的白狐裘大衣以后,爱不释手。随手就穿到了身上,对着屏风铜镜,优美地转了几圈。随后就迈着春风得意的步伐,直奔昭襄王的寝殿,只留下孟尝君一人,在夜风中凌乱。
第二天一早,喜讯传来,秦昭襄王下令让侍卫撤走,孟尝君恢复了自由。大家很害怕秦昭襄王发现了白狐裘大衣被盗,又担心秦昭襄王反悔。于是,赶紧乔装改扮,更名换姓,弄了份假的通关文牒,当场跑路,马不停蹄地向秦国东边边境绝尘而去。他们刚走没一会儿,秦昭襄王果然醒悟过来,立马调兵遣将,前去追捕。
一行人紧赶慢赶,终于在半夜时分就赶到了函谷关。出了函谷关,就离开秦国国境,到那时“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大家才算是逃离了秦王的魔掌,真正地安全了。可是,大秦法律明文规定,函谷关的关门夜里是要锁闭的。只有到了黎明鸡叫的时候,看守的戍卒才可以打开关门,让往来的客商通行。现在是前有雄关阻隔,后有秦兵追捕,形势十分危急。孟尝君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函谷关前团团乱转。
这时候,有一位其貌不扬的门客,扯着嗓子,学起了公鸡打鸣。他学得惟妙惟肖,听起来,和鸡鸣声没有两样。函谷关周边村庄上的公鸡,听见打鸣声,也跟着一起叫了起来。戍卒们睡得迷迷糊糊,听见鸡叫,以为天快亮了,赶紧起来上班工作。关门一开,孟尝君一行人,拿着假冒的通关文牒,冲出关外,扬长而去。(幸好那时候还没有闹钟和手机,否则,孟尝君就死翘翘了。)
等到晌午的时候,秦国追兵赶到了函谷关口,一问戍卒,得知孟尝君已经逃离秦国,追之不及,只好空手回朝复命去了。
四:结束语
“鸡鸣狗盗”的故事跌宕起伏,的确非常有趣,同时也给了我们很深刻的启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其言不虚。关键时刻,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不入流的小技能,往往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提醒上位者,要知人善任,更要扬长避短,不要轻视底层的小人物。把合适的事让合适的人去做,经常会事半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谢谢原作者的分享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yanjun.com/26080.html